赀簿


拼音zī bù
注音ㄗ ㄅㄨˋ

繁体貲簿

赀簿

词语解释

赀簿[ zī bù ]

⒈  账簿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账簿。

《南史·羊希传》:“官品第一第二听占山三顷;第三第四品二顷五十亩;第五第六品二顷;第七第八品一顷五十亩;第九品及百姓一顷:皆依定格,条上貲簿。”
《新唐书·牛僧孺传》:“俄而 弘、公武 卒,孙弱不能事,帝遣使者至其家,悉收貲簿,校计出入。”

国语辞典

赀簿[ zī bù ]

⒈  帐簿。

《新唐书·卷七四·牛僧孺传》:「俄而弘、公武卒,孙弱不能事,帝遣使者至其家,悉收赀簿,校计出入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赀簿"的意思解释、赀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赀簿”的意思:

“赀簿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指的是古代官府记录财物出入的账簿,也可以指个人或机构的财产清单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“赀簿”这个词语,但根据其字面意思,可以推测“赀”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为财物、资产,“簿”字解释为簿册、账本。

出处:

“赀簿”作为一个古代词汇,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,它是在古代文献和官府档案中逐渐形成的词汇。

同义词:

财产簿、账册、簿记、账本

反义词:

负债、亏空

相关词语:

资产、财簿、账目、财务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赀簿”是古代词汇,并没有与之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。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古代官府、财会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,官府的赀簿上详细记录了每年收入的粮食、银两和其他物资,以便于监督和审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