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ngliǎng

明两


拼音míng liǎng
注音ㄇ一ㄥˊ ㄌ一ㄤˇ

繁体明兩

明两

词语解释

明两[ míng liǎng ]

⒈  《易·离》:“明两作离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”。借指帝王或太子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

《易·离》:“明两作离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”。
孔颖达 疏:“明两作离者,离为日,日为明。今有上下二体,故云明两作离也。”
本谓《离》卦离下离上,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。后以“明两”指太阳。 晋 陶潜 《五月旦作和戴主簿》:“明两萃时物,北林荣且丰。”
刘师培 《<骈文读本>序》:“惟是音泮輊轩,象昭明两,比物丑类之规,切响浮声之軫,后贤斯闓,古或未昭。”

⒉  借指帝王或太子。

《文选·谢瞻<张子房>诗》:“明两烛 河 阴,庆霄薄 汾 阳。”
李善 注:“明两、庆霄,皆喻 宋高祖(刘裕 )。”
《文选·谢灵运<拟魏太子“邺中集”诗·王粲》:“不谓息肩愿,一旦值明两。”
吕延济 注:“武帝 既明,而太子又明,故谓太子为明两也。”
唐 李白 《商山四皓》诗:“一行佐明两,欻起生羽翼。”
清 顾炎武 《乾陵》诗:“復子仍明两,登遐获令终。”

国语辞典

明两[ míng liǎng ]

⒈  明两原指易经中的离卦。离卦论象为日,日又有明之意。因离卦有上下二体,故称为「明两」。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。语出后指帝王贤能可明照四方。唐·李善·注:「郑玄曰:『明两者,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,其于天下之事,无不见也。』」

《易经·离卦·象曰》:「明两作离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」
《文选·谢灵运·拟邺中集诗·王粲诗》:「不谓息肩愿,一旦值明两。」
《文选·谢瞻·张子房诗》:「明两烛河阴,庆宵薄汾阳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明两"的意思解释、明两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若你跑调依然快乐,说明可以随意唱歌。若你没我依然安眠,说明两人无需明天。

2., 当你心头的疑惑对方不正面做出解答,言语闪烁在躲避时。说明两个问题,一是对方还不愿意扒开脸皮彻底的得罪你;二是事情的真相对你来说很残酷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明两”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,因此其含义可能较为模糊或地域性较强。以下是根据现有知识对“明两”的解释和相关内容的整理:

意思:

1. “明两”可能指明亮的两边或两面,即两个明亮的部分。

2. 也有可能是一个方言词,具体含义需要根据地区和语境来确定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“明两”这个词语,因此无法提供其详细的解释。

出处:

由于“明两”不是常用词汇,出处难以明确。

同义词:

明亮

明亮处

两边亮

反义词:

暗淡

黑暗

两边暗

相关词语:

明暗对比

光亮

阴暗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明两”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,因此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这个古老的故事里,那座桥的明两,被月光映照得如同白昼。

注意:造句仅作为示例,实际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