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áo yì
注音一ㄠˊ 一ˋ
繁体銚弋
⒈ 亦作“铫芅”。
⒉ 羊桃的别名。叶似桃,花白色,子如小麦。
⒈ 亦作“銚芅”。羊桃的别名。叶似桃,花白色,子如小麦。
引《诗·桧风·隰有萇楚》“隰有萇楚” 毛 传:“萇楚,銚弋也。”
孔颖达 疏引 郭璞 曰:“今羊桃也,或曰鬼桃。叶似桃,华白,子如小麦,亦似桃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羊桃》:“鬼桃,羊肠,萇楚,銚芅,鈿子。”
词语“铫弋”:
意思:铫弋是古代一种兵器,通常指带铫(yáo)的箭,铫是一种古代的兵器,形状像短剑,而弋(yì)则是指箭矢。
康熙字典解释:康熙字典中未收录“铫弋”一词,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康熙字典解释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提到“铫弋”,意指项羽的士兵们手持这种兵器。
同义词:短铫、短戈
反义词:无
相关词语:兵器、箭矢、戈、铫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由于“铫弋”在历史文献中出现较少,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。
造句:在古代战场上,士兵们手持铫弋,英勇作战,保卫家园。
以下是一个使用“铫弋”的句子:
在古代的战争中,士兵们手握铫弋,英勇无畏地冲锋陷阵,为国家的安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