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ngjīn

鸣金


拼音míng jīn
注音ㄇ一ㄥˊ ㄐ一ㄣ

繁体鳴金

鸣金

词语解释

鸣金[ míng jīn ]

⒈  敲锣,古代战争中收兵不战的信号。

鸣金收兵。

beat gongs;

引证解释

⒈  敲击钲、铙等金属乐器。后多指敲锣。古代多用以表示军士进退的信号。

《孔丛子·问军礼》:“加刑罚,戮於社主之前,然后鸣金振旅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五四回:“宋江 叫且鸣金,收聚军马下寨,整点人数,各获大胜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鹿衔草》:“急鸣金施銃,羣鹿惊走。”

⒉  指古代妇女佩带的金属饰物。

南朝 宋 谢惠连 《捣衣》诗:“簪玉出北房,鸣金步南阶。”
明 何景明 《捣衣》诗:“皓腕约长袖,雅步饰鸣金。”

国语辞典

鸣金[ míng jīn ]

⒈  敲锣。古代一般多用于战阵中进兵或收兵的信号。

《薛仁贵征辽事略》:「再战数合,敲得力怯,帝令鸣金归阵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九回》:「效彭越挠楚之法,鸣金进兵,擂鼓收兵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鸣金"的意思解释、鸣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一名边防安全部队卫兵在香提路径参加鸣金收兵仪式,此处坐落着最多的外国大使馆。

2.托塔天王李靖见两将俱败,不能取胜,便急忙鸣金收兵.

3.杨戬执定令旗下帐,把后队大红旗令二千杆,令三军麾旗,又令一千名军士擂鼓鸣金,比然有惊天动地之势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鸣金”的意思:

“鸣金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原指古代军队中击锣收兵的信号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通常用来比喻停止行动或结束某种活动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对“鸣金”的解释为:“鸣金,击锣也。军中收兵之令。”意思是说“鸣金”是指击锣,是军队中用来收兵的信号。

出处:

“鸣金”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,最早见于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。文中记载了汉高祖刘邦与淮阴侯韩信之间的故事,其中提到韩信在作战时使用鸣金作为收兵的信号。

同义词:

同义词有“收兵”、“击锣”、“吹号”等。

反义词:

反义词有“鸣鼓”、“出战”、“进军”等。

相关词语:

相关词语有“鸣锣开道”、“击鼓进军”、“吹号前进”等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鸣金”的一个网络故事是关于古代一位将领在战场上使用鸣金收兵的故事。据说这位将领在一场战役中,因为敌军强大,自己军队处于劣势,于是他决定鸣金收兵,保存实力。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,成为了一个关于智慧和谋略的典故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战场上,将领一声令下,士兵们纷纷鸣金收兵,避免了更大的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