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óng

铜蠡


拼音tóng lǐ
注音ㄊㄨㄥˊ ㄌ一ˇ

繁体銅蠡

铜蠡

词语解释

铜蠡[ tóng lí ]

⒈  铜制的螺形铺首。

⒉  一种铜制号角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铜制的螺形铺首。一本作“铜铺”。

南朝 陈 徐陵 《<玉台新咏>序》:“絳鹤晨严,铜蠡昼静。”

⒉  一种铜制号角。

清 金农 《伎席》诗:“冬郎 艳体赋赠谁,铜蠡暗咽乌夜啼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铜蠡"的意思解释、铜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铜蠡”:

意思:指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,形似酒杯,以铜制成,常作为古代酒具的代称。

康熙字典解释:蠡,盛酒器也。铜,铜质也。铜蠡即铜制的酒器。

出处:《周礼·秋官·司尊彝》:“司尊彝掌五尊,二彝,一壶,一豆,一爵,一觯,一觚。”(注:尊、彝、壶、豆、爵、觯、觚均为酒器)

同义词:酒杯、酒器、觯、觚

反义词:酒盂、酒壶

相关词语:酒肆、酒令、酒席、酒酣耳热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古代有位诗人喜欢饮酒,常在酒肆中饮酒赋诗,他的酒杯便是铜蠡,据说此杯具有神奇的酒力,每当他举起铜蠡饮酒,便能激发出无尽的诗情。

造句:在古代宴会上,宾客们纷纷举起铜蠡,共饮美酒,畅谈风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