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íng

行揖


拼音xíng yī
注音ㄒ一ㄥˊ 一

行揖

词语解释

行揖[ xíng yī ]

⒈  拱手行礼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拱手行礼。

唐 牛僧孺 《玄怪录·郭允振》:“公使僕前白:‘ 郭秀才 见。’遂行揖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行揖"的意思解释、行揖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,官员之间行揖拜礼,公、侯、驸马相见行两拜礼,下级居西先行拜礼,上级居东答拜。

2.孔子师徒谢过恩人,公皙哀拜孔子为师,然后与孔子一行揖别,表示日后必到鲁国求学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行揖”的意思:

“行揖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指的是行礼,即以拱手为礼的动作,表示尊敬或礼貌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“行揖”词条的解释为:“行揖,行礼也。以手拱,敬人也。”

出处:

“行揖”一词的出处较早,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。例如,在《仪礼》中有“行揖之礼”的说法,表明在古代礼仪中,行揖是一种常见的礼节。

同义词:

行礼

拱手

敬礼

反义词:

不敬

放肆

无礼

相关词语:

礼仪

礼节

礼貌

拱手礼

敬献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行揖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,但可以提及的是,在古代,行揖是表示尊敬和礼貌的重要方式,常用于君臣、朋友、师生等之间的交往。例如,古代官员上朝时,见到皇帝需要行揖礼;朋友相见时,也会以行揖表示尊敬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,每逢佳节,人们都会穿上盛装,行揖拜年,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