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ì

制府


拼音zhì fǔ
注音ㄓˋ ㄈㄨˇ

制府

词语解释

制府[ zhì fǔ ]

⒈  即制置司衙门,掌军务。

制府檄下。(制置司官署的[通缉]公文发下。)——宋·文天祥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

army headquarter;

引证解释

⒈  宋 代的安抚使、制置使, 明 清 两代的总督,均尊称为“制府”。

《宋史·叛臣传中·李全》:“全 请于制府曰:‘每恨 泗州 阻水,今如平地矣,请取东西城自效。’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王者》:“俄,至一辕门,儼如制府衙署。”
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六章:“至于月饷、职衔、关防,等学生回 襄阳 后一方面向制府大人禀明,一方面自己也上疏朝廷,代为乞请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制府"的意思解释、制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制府”的意思:

“制府”是中国古代对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尊称,通常指藩镇或都指挥使等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的官署。在现代汉语中,有时也用来泛指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或政府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中对于“制府”的解释可能涉及其作为官署的职能和地位,但具体内容需要查阅原著才能得知。

出处:

“制府”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确定,因为它是一个古代官职的泛称,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文献或典故。

同义词:

制台(台指官署)

都督府

藩镇

反义词:

中央政府

部院(指中央的六部、九卿等机构)

相关词语:

制台大人(对制府长官的尊称)

藩镇节度使

都指挥使司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制府”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,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。如果有,它们可能是一些历史小说、古装剧中的桥段,或者是关于古代官员治理地方的故事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明朝时期,制府大人李广在地方上施政有方,深得民心,使得辖区之内治安井然,百姓安居乐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