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n

民隶


拼音mín lì
注音ㄇ一ㄣˊ ㄌ一ˋ

繁体民隸

民隶

词语解释

民隶[ mín lì ]

⒈  指平民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平民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邓艾传》:“艾 有功勋,受罪不逃刑,而子孙为民隶,朕常愍之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民隶"的意思解释、民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民隶”的意思:

“民隶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指的是被征服或统治的民众,即被统治者。在古代,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,这个词常用来指称那些没有自由,受制于官府或统治者的普通百姓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对“民隶”的解释可能涉及到它作为被统治者的含义,但没有具体的条目。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汉字字典,其中可能收录了“民隶”这个词,但具体的解释需要查阅该字典的原文。

出处:

“民隶”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,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可能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、历史记载或法律文献中。

同义词:

百姓

民众

民庶

氓隶

反义词:

君主

宰相

将军

侯爵

相关词语:

民不聊生

王权

皇权

民间

民变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民隶”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汇,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,许多民隶为了生计,不得不忍受官府的苛刻税收和劳役,生活苦不堪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