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ì xiáng
注音一ˋ ㄒ一ㄤˊ
词语“邑庠”的意思:
“邑庠”是指古代中国的地方学校,是地方教育机构的一种,相当于现代的地方中学或高中。它主要负责对地方子弟进行教育,培养人才。
康熙字典解释:
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邑庠”的解释为:“邑,国也;庠,学校也。故邑庠,谓国中之学校也。”
出处:
“邑庠”一词最早见于《礼记·王制》。
同义词:
学校、庠序、乡校等。
反义词:
无特定反义词,但可以理解为与教育无关的地方。
相关词语:
庠序、乡校、学宫、学府等。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关于“邑庠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,但可以提及一个与古代教育相关的典故。相传,孔子周游列国时,曾到过许多地方,每到一地,都会考察当地的“邑庠”,了解当地的教育状况。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。
用这个词语造句:
在古代,邑庠是培养人才的摇篮,许多杰出的人才都曾在这里接受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