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ùn

寄顿


拼音jì dùn
注音ㄐ一ˋ ㄉㄨㄣˋ

繁体寄頓

寄顿

词语解释

寄顿[ jì dùn ]

⒈  寄托安顿。

leave with; place in safekeeping;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积存,积压。

宋 文天祥 《<正气歌>序》:“当此夏日,诸气萃然:雨潦四集,浮动床几,时则为水气;涂泥半朝,蒸沤歷澜,时则为土气;乍晴暴热,风道四塞,时则为日气;簷阴薪爨,助长炎虐,时则为火气;仓腐寄顿,陈陈逼人,时则为米气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伍秋月》:“王 入,见房舍颇繁,寄顿囚犯甚多,并无 秋月。”

⒉  犹寄存。

《水浒传》第四一回:“间壁大官人家失火,有箱笼什物搬来寄顿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见那东配殿里堆着些粮食,就把牲口寄顿在那屋里,然后出来纵上房去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八回:“且説这票号生意,专代人家滙划银钱及寄顿银钱的。”
鲁迅 《彷徨·弟兄》:“后事怎么办呢,连买棺木的款子也不够,怎么能够运回家,只好暂时寄顿在义庄里。”

国语辞典

寄顿[ jì dùn ]

⒈  安置存放。

《水浒传·第三回》:「当下收拾了行头药囊,寄顿了鎗棒,三个人转弯抹角,来到州桥之下,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。」

⒉  积贮。

宋·文天祥〈正气歌·序〉:「仓腐寄顿,陈陈逼人,时则为米气。」

⒊  隐匿。

《大清律例·卷一三·户律课程盐法》:「引领牙人及窝藏寄顿者,杖九十徒二年半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寄顿"的意思解释、寄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寄顿”的意思:

“寄顿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原指暂时存放、寄存,现多用于金融领域,指将资金暂时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,以获取利息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“寄顿”一词,但根据其词义,可以推测其与“寄”和“顿”两字相关。其中,“寄”有寄托、寄存之意,“顿”有停止、安置之意。综合来看,“寄顿”可能指的是将某物暂时存放或安置。

出处:

“寄顿”一词的具体出处不详,但根据其词义,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汉语,并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
同义词:

寄存、寄托、存放、暂存

反义词:

提取、取出、取回

相关词语:

寄存处、寄托所、存放处、暂存所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寄顿”一词在网络上并不常见,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相关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1. 为了获取利息,他决定将手中的闲置资金寄顿在银行。

2. 这笔款项暂时无法使用,我们只能将其寄顿在银行账户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