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í

缚絷


拼音fù zhí
注音ㄈㄨˋ ㄓˊ

繁体縛縶

缚絷

词语解释

缚絷[ fù zhí ]

⒈  捆绑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捆绑。
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甄后》:“初至门,门者以我为妖,欲加缚縶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缚絷"的意思解释、缚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缚絷”的意思:

“缚絷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指的是用绳索等束缚、捆绑。它通常用于描述动物或人被束缚的状态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缚”字解释为用绳索或绳圈等系住,限制其行动;“絷”字解释为用绳索拴住马或其他动物,使其不跑。

出处:

“缚絷”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,它是由“缚”和“絷”两个字组合而成的。

同义词:

与“缚絷”意思相近的词语有:束缚、捆绑、羁绊、拴系等。

反义词:

与“缚絷”意思相反的词语有:释放、解开、自由等。

相关词语:

与“缚絷”相关的词语有:绳索、缰绳、锁链、束缚感等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缚絷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,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寓言故事,如《愚公移山》中愚公用绳子把石头拴住,表示决心不放弃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1. 为了确保安全,他将自己的手脚缚絷在椅子上。

2. 马被农夫缚絷在木桩上,不能随意走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