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制

词语解释
公制[ gōng zhì ]
⒈ 国际统一的计量单位的简称。包括重量(质量)、长度、容积等一整套计量制。
英metric system;
引证解释
⒈ 亦称“米制”。旧名“米突制”。其主要优点是:单位的选取有可靠标准;各基本单位(长度、质量)间有密切联系;采取十进位制,使用方便。我国国务院在1959年6月公布,确定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。公制是 法国 在十八世纪末首创的。1875年, 法、德、美、俄 等十七国的代表在 巴黎 签订米突公约,并成立国际计量局,规定几个主要计量单位是:(1)长度单位为米,代号m。(2)质量单位为千克(公斤),代号kg。(3)容量单位为升,代号l。
国语辞典
公制[ gōng zhì ]
⒈ 一种度量衡制度。为法国所创的,以地球子午线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单位长。采取十进位制。现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度量衡制度。
英语metric system
德语metrisch (Adj)
法语Système international d'unités
分字解释
※ "公制"的意思解释、公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AI解释
词语“公制”的意思:
公制是一个计量系统,通常指国际单位制(SI),它是一套全球通用的度量衡系统,用于测量长度、质量、时间、电流、温度、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等基本物理量。
康熙字典解释:
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汉字字典,但在该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“公制”这一词条,可能是因为这一词汇在当时还未普及或尚未成为字典编纂的标准。
出处:
公制这一概念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,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并开始实行公制,后来这一系统被国际上广泛采用。
同义词:
国际单位制、米制
反义词:
英制
相关词语:
度量衡、公尺、千克、克、米、秒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公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,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,特别是历史上曾使用英制的国家,公制推广过程中有过一些趣事。例如,美国曾经有过“英寸战争”,一些厂商为了保持英制传统,继续生产英寸尺,而消费者则倾向于使用公制尺。
网络故事:
一个流行的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个美国人在购买衣服时,发现标签上写的都是厘米,他完全不知所措,因为在美国,衣服尺码都是英寸表示的。这个故事讽刺了公制在不同文化间的接受程度差异。
造句:
在科学研究中,公制单位是国际通用的标准,确保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能够准确交流实验数据。
相关词语
- gǎi zhì改制
- sān sān zhì三三制
- gōng lù公路
- gōng píng chèng公平秤
- zhú gàn gōng竺干公
- gōng huì táng公会堂
- qiáng zhì强制
- biān zhì编制
- gōng wù公物
- rén mín gōng shè人民公社
-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
- gōng lǐ公理
- fù zhì复制
- zhì fá制罚
- jūn zhǔ zhì君主制
- bāo gān zhì包干制
- zhì cǎo制草
- wú jié zhì无节制
- yǐ yí zhì yí以夷制夷
- zhì dù制度
- yōu zhì优制
- fǎ zhì法制
- gōng fēn公分
- zhì tǔ制土
- zhì dòng制动
- zhì jǐn制锦
- huì zhì绘制
- fèng gōng奉公
- shè huì gōng dé社会公德
- tè zhì特制
- gōng yòng公用
- gōng jué公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