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uànshǐ

掾史


拼音yuàn shǐ
注音ㄩㄢˋ ㄕˇ

掾史

词语解释

掾史[ yuàn shǐ ]

⒈  官名。汉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,分曹治事。多由长官自行辟举。唐宋以后,掾史之名渐移于胥吏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官名。 汉 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,分曹治事。多由长官自行辟举。 唐 宋 以后,掾史之名渐移于胥吏。

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一》:“﹝太尉﹞掾史属二十四人。”
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买臣 至郡,引﹝ 钱勃 ﹞为上客,寻迁为掾史。”
清 邵长蘅 《阎典史传》:“应元(阎应元 )起掾史,官京仓大使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掾史"的意思解释、掾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掾史有罪臧,不称职,辄予长休告,终无所案验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掾史”指的是古代官名,是汉代至唐代官府中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,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或文书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中并没有对“掾史”做详细的解释,但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等古代文献,可以推断“掾”字原指古代官署中负责文书的人,“史”则泛指古代的史官或文书官员。

出处:

“掾史”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《史记》等古代文献中,其中描述了古代官署中的官员设置。

同义词:

秘书

文书

官属

反义词:

官长

上级

相关词语:

官府

官僚

官职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掾史一词在网络中并不常见,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。但可以想象在古代,掾史在官府中的工作虽不起眼,但却是维系文书流转和政务运作的关键。

造句:

这位年轻的掾史在官府中工作了几十年,凭借出色的文书处理能力,逐渐受到了上司的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