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ǎntóu

捻头


拼音niǎn tóu
注音ㄋ一ㄢˇ ㄊㄡˊ

繁体捻頭

捻头

词语解释

捻头[ niǎn tóu ]

⒈  亦称“捻具”。

⒉  即馓子。一种油炸的面食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称“捻具”。即馓子。一种油炸的面食。

宋 高似孙 《讳略·寒具》:“刘禹锡 《佳话》有寒具诗云:‘纤手搓来玉数寻,碧油轻醮嫩黄深……’迺以捻头为寒具也。”
注:“即饊子也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穀四·寒具》:“捻头,捻其头也…… 林洪 《清供》曰:‘寒具,捻头也。以糯粉和麵,麻油煎成,以糖食之。可留月餘,宜禁烟用。’”
清 曹寅 《南辕杂诗》之八:“碧油捻具入中飱,方物曾闻奉至尊。”
自注:“景州 饊枝,大吏以入供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捻头"的意思解释、捻头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光饼就有蒸饼、煎饼、胡饼、汤饼,面食就有糕、捻头、馒头、馄饨,米饭就有稻米饭、黍米饭、胡麻饭、乌米饭,还有粟粥、粉粥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捻头”:

意思:

“捻头”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用手指轻轻揉捻或拧转的动作,常用于形容头发梳理或编织的过程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捻头”也可以指一种古代的发型,即用头发编织成辫子或发髻,或者是指捻线用的工具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对“捻头”的解释可能涉及捻线的动作,即用手捻动线头使其成为线。关于头发的捻头,可能没有具体的解释,因为《康熙字典》主要收录的是汉字及其解释,而非具体的发型或动作。

出处:

关于“捻头”的出处,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其最早的出处。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。

同义词:

捻转、揉捏、拧动

反义词:

拉直、梳理

相关词语:

发髻、辫子、捻线、编织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捻头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,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女子以发髻或辫子为美的风尚,以及古代民间艺人用捻头编织手工艺品的情况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她轻轻地捻着头,试图把乱糟糟的头发理顺。
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因语境而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