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áo

徭力


拼音yáo lì
注音一ㄠˊ ㄌ一ˋ

徭力

词语解释

徭力[ yáo lì ]

⒈  工役劳力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工役劳力。

《新唐书·李适之传》:“玄宗 患 穀 洛 岁暴耗徭力,詔 适之 以禁钱作三大防,曰 上阳、积翠、月陂,自是水不能患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徭力"的意思解释、徭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徭力”的意思:

“徭力”是指古代中国农民为国家或地方官府承担的劳役或兵役。这种劳役通常是无偿的,农民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、地点和方式进行劳作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徭”字条下有“徭役”一词,解释为“赋役也,谓农民为国家或地方官府承担的劳役。”

出处:

“徭力”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,特别是在秦汉时期,徭役制度已经形成。

同义词:

劳役

徭役

劳役制

劳役税

反义词:

免役

休息

休假

相关词语:

徭役制

劳役税

兵役

劳役负担

劳役法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在网络上,有关“徭力”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,但可以想象在古代,徭役制度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,许多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都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,农民们不仅要承担田赋,还要付出大量的徭力,生活十分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