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

禊事


拼音xì shì
注音ㄒ一ˋ ㄕˋ

禊事

词语解释

禊事[ xì shì ]

⒈  禊祭之事。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、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禊祭之事。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、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。

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永和 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,修禊事也。”
宋 张孝祥 《拾翠羽》词:“禊事纔过,相次禁烟追逐。”
元 王恽 《清明日锦堤行乐》诗:“浪説 兰亭 禊事修,年年春好 锦堤 游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禊事"的意思解释、禊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禊事”:

意思:禊事是指古代汉族的一种祭祀活动,通常在春季的河川举行,用以求雨、除病、祭神等。后来也泛指祭祀或清洁仪式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中并没有对“禊事”一词的专门解释,但根据字面意思,“禊”字的本义是清洁、洗涤,与“祭”字组合起来,可以推测禊事是与清洁、洗涤有关的祭祀活动。

出处:

“禊事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礼记》中,记载了古代祭祀的习俗。

同义词:

祭祀、祭典、庙会、祈禳等。

反义词:

亵渎、玷污、毁坏等。

相关词语:

禊浴、禊礼、禊浴节、禊祭等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直接与“禊事”相关,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关于祭祀的传说或故事。

造句:

每年的春季,村民们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禊事,以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