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tí qiàn
注音ㄊ一ˊ ㄑ一ㄢˋ
繁体綈槧
词语“绨椠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它由两个字组成,分别是“绨”和“椠”。
意思:
绨(tī):一种丝织品,质地较粗,常用于制作衣服。
椠(niǎn):古代的一种书签,用来标记阅读进度。
因此,“绨椠”合起来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书签,通常用丝织品制成。
康熙字典解释: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绨”字条下可能会提到它是丝织品,而“椠”字条下可能会提到它是书签,但《康熙字典》并没有将“绨”和“椠”合为一个词解释。
出处:
“绨椠”作为一个复合词,没有特定的出处,但它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,多用于描述书籍或文房四宝。
同义词:
书签
纸签
反义词:
无特定反义词,因为它是书签的一种材料或形态。
相关词语:
书卷
纸墨笔砚(文房四宝)
阅读进度
读书人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“绨椠”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,但可以想象在古代,文人士大夫们使用绨椠作为书签,以此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,体现了他们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。
用这个词语造句:
他手中的绨椠已经翻阅了半卷,显然他对这本书的兴趣浓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