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

素知


拼音sù zhī
注音ㄙㄨˋ ㄓ

素知

词语解释

素知[ sù zhī ]

⒈  一向了解。

⒉  平素相知的人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一向了解。

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父客素知 张耳,乃谓女曰:‘必欲求贤夫,从 张耳。’”
唐 杜甫 《病后遇王倚饮赠歌》:“且遇 王生 慰畴昔,素知贱子甘贫贱。”
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一·葛端肃公家训》:“闻上两次询大臣臧否,至 守礼,则先发云:‘此朕所素知。’”

⒉  平素相知的人。

唐 周昙 《毛遂》诗:“平原 门下三千客,得力何曾是素知。”
明 张居正 《与南台长言中贵不干外政书》:“辱在道谊素知,敢布腹心,幸惟裁鉴。”

国语辞典

素知[ sù zhī ]

⒈  平素知悉。

唐·周昙《春秋战国门诗·毛遂》:「平原门下三千客,得力何曾是素知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三回》:「植素知董卓为人,面善心狠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素知"的意思解释、素知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吾素知子义智勇双全,忠君爱国,虽受一时之困,然日后必定一鸣惊人。

2.邻里一名县吏屡屡侮其母,王母素知儿子性情暴躁,不敢明言,去年中他偶然得悉,一怒之下在县衙门前截住县吏,将其活活殴死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素知”的意思:

“素知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意为向来知道,一向就知道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对“素知”的解释是:“素,常也。知,知也。素知,向来知道也。”

出处:

“素知”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文献,它是由“素”和“知”两个字的组合,常见于古文和现代汉语中。

同义词:

向来知道

原先知道

常知道

始终知道

反义词:

不知

未知

暧昧不明

相关词语:

知情

明白

知晓

熟悉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素知”是一个相对常见的词汇,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。不过,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用法来描述某人对于某事物的了解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他素知这位老匠人的手艺精湛,所以特意前来求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