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uòshí

朔食


拼音shuò shí
注音ㄕㄨㄛˋ ㄕˊ

朔食

词语解释

朔食[ shuò shí ]

⒈  古礼之一。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礼之一。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。

《礼记·内则》:“男女夙兴,沐浴衣服,具视朔食。”
郑玄 注:“朔食,天子大牢,诸侯少牢,大夫特豕,士特豚也。”
《新唐书·彭景直传》:“天子始祖、高祖、曾祖、祖、考之庙,皆朔加荐,以象生时朔食,号月祭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朔食"的意思解释、朔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朔食”的意思:

“朔食”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的食物,古代习俗中,每月初一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,朔食即为供品或祭品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并未直接收录“朔食”一词,但根据“朔”和“食”的解释,可以推测“朔食”可能与农历朔日(每月初一)有关,而“食”则指食物。

出处:

“朔食”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,但可以从“朔”和“食”两个字的含义中推测出其与古代祭祀习俗有关。

同义词:

朔供、朔祭、朔祀

反义词:

无特定反义词,但可以理解为“望食”(农历每月十五的食物,与朔食相对)

相关词语:

朔望、朔望节、朔风、朔日、朔月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朔食”这个词语较为冷门,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每逢农历朔日,家中长辈都会准备丰盛的朔食,以供祖先享用,祈求平安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