èr

贰负


拼音èr fù
注音ㄦˋ ㄈㄨˋ

繁体貳負

贰负

词语解释

贰负[ èr fù ]

⒈  古代传说中的神名。

⒉  喻叛贼或罪囚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传说中的神名。

《山海经·海内西经》:“贰负 之臣曰 危,危 与 贰负 杀 窫窳,帝乃梏之 疏属之山,桎其右足,反缚两手与髮,繫之山上木,在 开题 西北。”
宋 司马光 《侍读王学士挽辞》之一:“贰负 纍囚象, 尸臣 右瑑踪;老臣今已矣,咨访欲谁从。”
清 袁枚 《送虞山少宰从驾热河》诗:“笔光直掩 陆浑 火,博物能知 贰负 臣。”

⒉  喻叛贼或罪囚。

唐 吴融 《沃焦山赋》:“近者泰阶未平,四郊多垒, 贰负 尚活, 三苗 未死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贰负"的意思解释、贰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贰负”在汉语中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语,其意思主要有两个:

1. 指违背、不忠诚。

2. 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,形状像羊,有角,黑色,能食人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“贰负”条目解释为:“贰,不专一也;负,背也。言其背主而向敌也。”

出处:

“贰负”一词最早见于《楚辞·离骚》中的“吾令帝阍开关,倚阊阖而望予兮,时暧暧其将罢,结贰负以相羊。”这里的“结贰负以相羊”指的是结交贰负神兽,与之同行。

同义词:

背叛、不忠、背主、叛徒

反义词:

忠诚、忠心、忠臣、忠良

相关词语:

贰臣、贰心、贰志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贰负”的典故较少,但有一则与“贰负”相关的民间故事,讲述的是古代有一位名叫贰负的将军,因背叛国家而被封印在山中,成为了一种神兽。

造句:

1. 他对上司的信任已经彻底破裂,成为了公司的贰负。

2. 在这个关键时刻,他选择了背叛,成为了那个国家的贰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