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ǎ

假母


拼音jiǎ mǔ
注音ㄐ一ㄚˇ ㄇㄨˇ

假母

词语解释

假母[ jiǎ mǔ ]

⒈  继母、乳母或庶母。

⒉  义母。

⒊  指鸨母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继母、乳母或庶母。

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元朔 四年中,人有贼伤王后假母者。”
裴骃 集解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傅母属。”
《汉书·衡山王刘赐传》:“人有贼伤后假母者。”
颜师古 注:“继母也。一曰父之旁妻。”
汉 袁康 《越绝书·吴人内传》:“舜 亲父假母,母常杀 舜,舜 去耕 歷山。”

⒉  义母。

唐 孙棨 《北里志·海论三曲中事》:“妓之母,多假母也,亦妓之衰退者为之。”

⒊  指鸨母。

清 侯方域 《李姬传》:“妾少从假母识 阳羡君,其人有高义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假母"的意思解释、假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假母”指的是不是亲生母亲,而是指替代亲生母亲抚养孩子的人。在古代,尤其是封建社会,由于各种原因,有些人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,便委托他人代为抚养,这个代为抚养的人就被称为“假母”。

康熙字典解释

康熙字典中对于“假母”的解释可能涉及替代抚养的含义,但具体内容需要查阅原典。

出处

“假母”一词的出处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,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社会中对抚养关系的一种描述。

同义词

代母

养母

乳母

反义词

亲生母亲

生母

相关词语

养子:被养母抚养的孩子

乳母:专门哺乳孩子的女性

担当:承担抚养责任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

在网络故事或文学作品中,“假母”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抚养孩子的父母,将孩子托付给他人抚养的情景。例如,一些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可能会描述这样的情节:由于战争、疾病或其他原因,父母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,便将孩子托付给亲友或保姆,这些保姆或亲友就成为了孩子的“假母”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

小明的亲生母亲因病去世,他被父亲托付给了远房亲戚王阿姨,王阿姨便成了他的“假母”,从小到大对他呵护备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