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ánshǐ

函使


拼音hán shǐ
注音ㄏㄢˊ ㄕˇ

函使

词语解释

函使[ hán shǐ ]

⒈  传递官府信件的官差,今邮差的前身。

函使报信。——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
mailman; postman;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时传递书信、文件的人。

《北齐书·神武帝纪上》:“神武 自队主转为函使,尝乘驛过 建兴。”
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天监十八年》:“﹝ 高欢 ﹞始有马,得给镇为函使。”
胡三省 注:“凡书表皆函封,函使者,使奉函诣 京师 也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六章第四节:“高欢 家贫,在 平城 服役,富家 娄氏 女爱他美貌,嫁给了他。 高欢 因此有马,得充函使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函使"的意思解释、函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函使”的意思:

“函使”是指古代负责携带书信或公文,传递信息的人员。在古代,由于交通不便,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人力的传递,这些传递信息的人被称为“函使”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函”字有“书函”、“文书”之意,“使”字有“使者”、“派遣”之意。因此,“函使”合起来即指携带文书或信函的使者。

出处:

“函使”一词的出处并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,但根据其含义,可以推测其与古代的书信传递、公文传递等事务有关。

同义词:

使者、信使、驿使、邮使

反义词:

无特定反义词,但可以理解为不传递信息的人。

相关词语:

信函、公文、驿站、驿路、邮差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函使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,但可以想象,在古代,函使们风餐露宿、跋山涉水,为了传递信息,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以下是一个虚构的故事:

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李白的函使,他负责将一封重要的公文从京城送到边关。途中,他遭遇了山洪暴发,道路被阻断。为了完成任务,李白冒着生命危险,攀爬陡峭的山崖,最终成功将公文送达。这个故事体现了函使们忠诚、勇敢、坚韧的品质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,函使们肩负着传递国家政令的重任,他们不辞辛劳,跋山涉水,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