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ān

搴旗


拼音qiān qí
注音ㄑ一ㄢ ㄑ一ˊ

搴旗

词语解释

搴旗[ qiān qí ]

⒈  拔取敌方旗帜。

⒉  高举旗帜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拔取敌方旗帜。

《吴子·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,必有虎賁之士,力轻扛鼎,足轻戎马,搴旗斩将,必有能者。”
汉 司马迁 《报任安书》:“不能备行伍,攻城野战,有斩将搴旗之功。”
唐 杜甫 《前出塞》诗之二:“捷下万仞冈,俯身试搴旗。”
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·广东纪事诗》:“笑他兵力输民力,斩将搴旗几十村。”

⒉  高举旗帜。

黄远庸 《政党安在》:“其四……则临时奔赴,搴旗呐喊,好为生事者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搴旗[ qiān qí ]

⒈  夺取敌人的旗帜。

《史记·卷九九·叔孙通传》:「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,诸生宁能斗乎?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。」

英语to pull and capture the enemy's flag

分字解释


※ "搴旗"的意思解释、搴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王爷搴旗取将,骁勇善战,莫要妄自菲薄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搴旗”的意思:

搴旗,是一个汉语词汇,本义是拉起旗帜,比喻带领军队出征或建立功勋。在现代汉语中,有时也用来比喻领导或带头做某件事情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:“搴,音千,旗之竖也。引申为拔取、举起之意。”

出处:

“搴旗”这个词语的出处较为广泛,它来源于古代汉语,特别是在军事和战争中。例如,在《史记》中就有许多关于搴旗的记载。

同义词:

举旗、拔旗、揭旗、树旗

反义词:

降旗、溃败、败逃

相关词语:

搴旗斩将、搴旗鼓行、旗鼓相当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在网络中,“搴旗”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勇敢地站出来做某件事情,或者在某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。比如,有人可能会用“他搴旗斩将,成为行业的佼佼者”来形容某人勇敢地面对挑战并取得成功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他勇猛无比,搴旗斩将,为我国在国际赛事中赢得了荣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