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

记室


拼音jì shì
注音ㄐ一ˋ ㄕˋ

繁体記室

记室

词语解释

记室[ jì shì ]

⒈  官名。东汉置,掌章表书记文檄。后世因之,或称记室督、记室参军等。

⒉  秘书的代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官名。 东汉 置,掌章表书记文檄。后世因之,或称记室督、记室参军等。

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一》:“记室令史,主上表章,报书记。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琳传》:“太祖 并以 琳 瑀(阮瑀 )为司空军谋祭酒,管记室,军国书檄,多 琳 瑀 所作也。”
宋 李清照 《上枢密韩肖胄诗》:“閭阎嫠妇亦何知,沥血投书干记室。”
清 袁昶 《挽沉县丞》诗:“翩翩记室牘,戢戢犹满笥。”

⒉  秘书的代称。

许地山 《缀网劳蛛》:“她现在已变主妇底地位为一个珠商底记室了。”

国语辞典

记室[ jì shì ]

⒈  职官名。掌书记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二二回》:「复遭董卓之乱,避难冀州,绍用为记室。」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二九》:「到得开年,越州太守请幼谦的父亲忠父去做记室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记室"的意思解释、记室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记室”的意思:

“记室”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,主要职责是掌管文书、起草文书、记录官府会议、处理文书档案等。在古代,记室通常由学识渊博、文笔流畅的人担任,是官员中的重要辅助人员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记室”条目的解释为:“记室,官名。掌文书,记注官府会议,起草文书。唐以后,诸道府州县皆有记室。”这里指出了记室的主要职责和存在的时代背景。

出处:

“记室”一词的出处较早,可追溯到汉代。据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记载:“记室令一人,秩六百石,掌文书,记注官府会议,起草文书。”这是“记室”一词在历史上的最早记载。

同义词:

文案

秘书

笔记官

文书

反义词:

相关词语:

记室参军(记室参军是唐代以后记室的一种称谓)

记室令史(记室令史是记室的一种官职)

文书档案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记室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,但有一个与唐代诗人李白有关的传说。相传李白曾担任过“记室参军”,在任期间,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。这个故事展现了李白在文学才华和官职之间的矛盾,也反映了“记室”这一官职在唐代文人的地位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任过“记室参军”,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,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