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néng dòng de gé mìng de fǎn yìng lùn
注音ㄋㄥˊ ㄉㄨㄥˋ ˙ㄉㄜ ㄍㄜˊ ㄇ一ㄥˋ ˙ㄉㄜ ㄈㄢˇ 一ㄥˋ ㄌㄨㄣˋ
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。在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可认识性的基础上,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直观的、消极的,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能动的反映。认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,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的飞跃。
词语: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”
意思:
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”是一种哲学观点,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反映,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。这种观点强调认识过程中人的主体作用,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改变世界,同时也不断地认识世界,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。
康熙字典解释:
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,但由于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”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哲学概念,因此在康熙字典中不会有相关解释。
出处:
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”是毛泽东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哲学观点,主要见于他的著作《实践论》中。
同义词:
动态反映论
反映论与能动性的结合
反义词:
被动的反映论
形而上学的反映论
相关词语:
哲学反映论
实践论
主观能动性
辩证唯物主义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由于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”是哲学概念,并没有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。
用这个词语造句:
在哲学讨论中,我们认识到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”强调的是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,它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,更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