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缉


拼音bǔ jī
注音ㄅㄨˇ ㄐ一

繁体補緝

补缉

词语解释

补缉[ bǔ jī ]

⒈  修补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修补。

《宋书·刘义欣传》:“义欣 纲维补缉,随宜经理,劫盗所经,立讨诛之制。”
宋 叶适 《吕君墓志铭》:“吕君 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,道遇坠炭数寸,亦袖携以归。”

⒉  整理编辑。

《旧唐书·经籍志上》:“玄宗 曰:‘内库皆是 太宗、高宗 先代旧书,常令宫人主掌,所有残缺,未遑补缉,篇卷错乱,难於检閲。’”
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学岂有内外乎?《大学》古本乃 孔 门相传旧本耳, 朱子 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补缉"的意思解释、补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补缉”的意思:

“补缉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主要指修补、整理或汇编。在文献、书籍的编辑过程中,常常需要补缉缺失的部分,使之完整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补缉”可能被解释为修补、收集整理之意。

出处:

“补缉”作为一个词语,没有特定的出处,它是从“补”和“缉”两个字的含义组合而来的,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都有使用。

同义词:

补缀

补整

整理

汇编

反义词:

损毁

毁灭

破坏

相关词语:

补遗

补充

整理

编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补缉”是一个相对专业的词汇,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。但是,可以想象在书籍编辑、文献修复等领域,可能会有一些关于“补缉”的故事,比如讲述某个学者或专家如何通过补缉缺失的资料,恢复历史文献原貌的故事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为了使这部历史书籍更加完整,编辑们不辞辛劳,对书中缺失的部分进行了仔细的补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