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翼


拼音fú yì
注音ㄈㄨˊ 一ˋ

伏翼

词语解释

伏翼[ fú yì ]

⒈  即蝙蝠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即蝙蝠。

唐 卢照邻 《五悲·悲才难》:“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,飞夜光而弹伏翼。”
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六:“忽有类鸦鸽从房中飞掠吾身过者,时亦以为怪。跡其踪,乃在堂中后空舍而倒悬,则知其为伏翼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禽·伏翼》:“伏翼形似鼠,灰黑色,有薄肉翅连合四足及尾如一。夏出冬蛰,日伏夜飞。食蚊蚋。”

国语辞典

伏翼[ fú yì ]

⒈  蝙蝠的别名。参见「蝙蝠」条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伏翼"的意思解释、伏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伏翼”的意思:

“伏翼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原指鸟类敛翼而飞的样子,比喻隐忍不露或守候等待。在现代汉语中,多用来形容人隐藏自己的才能或行动,不轻易表露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伏翼”的解释如下:

伏翼,鸟敛翼也。又隐忍也。

出处:

“伏翼”这个词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中的“伏翼于飞,翔翔其羽。”这里的“伏翼”形容鸟儿敛翼飞翔的样子。

同义词:

隐忍

潜伏

隐忍不发

反义词:

显露

呈现

外露

相关词语:

伏击

伏兵

伏击战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伏翼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,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成语或故事,如“卧薪尝胆”,形容人隐忍不发,等待时机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他一直伏翼着,等待着那个合适的机会,以便一鸣惊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