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éshǐ

蛇豕


拼音shé shǐ
注音ㄕㄜˊ ㄕˇ

蛇豕

词语解释

蛇豕[ shé shǐ ]

⒈  长蛇封豕。比喻贪残害人者。语出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“吴为封豕长蛇,以荐食上国”晋杜预注:“言吴贪害如蛇豕。”

引证解释

⒈  长蛇封豕。比喻贪残害人者。

语出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“吴 为封豕长蛇,以荐食上国” 晋 杜预 注:“言 吴 贪害如蛇豕。”
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蛇豕放命,皇斯平之。”
唐 李咸用 《题陈正字林亭》诗:“家林蛇豕方羣起,宫沼龟龙未有期。”
清 鲁一同 《重有感》诗:“全开门户容蛇豕,漫握韜鈐布鸛鹅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蛇豕"的意思解释、蛇豕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蛇豕”的意思:

“蛇豕”是一个成语,比喻邪恶的势力或者品行不端的人。在古代,蛇和猪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比较凶猛或者不吉利的动物,所以用来比喻邪恶或者不端正的人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康熙字典中,“蛇”字条下有“豕”字,“豕”字条下有“蛇”字。二者分别解释为:“蛇,蚺属,一名长虫。豕,猪也。”

出处:

成语“蛇豕”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蛇豕之性,必食其同类,今吾君以羊易豕,豕食羊,羊食豕,是自相食也。”

同义词:

蛇鼠一窝

蛇蝎心肠

邪恶势力

反义词:

正直之人

清正廉洁

相关词语:

蛇蝎

豕犬

蛇蝎心肠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蛇豕”的典故,最著名的莫过于《左传》中的故事。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,鲁国国君想要以羊换掉猪,结果猪吃羊,羊吃猪,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邪恶势力之间的相互残杀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近日,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“蛇豕之徒”事件,揭示了某些行业内部的黑暗面,让人们深感痛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