兕虎


拼音sì hǔ
注音ㄙˋ ㄏㄨˇ

兕虎

词语解释

兕虎[ sì hǔ ]

⒈  兕与虎。泛指猛兽。

⒉  孔子在陈绝粮,弟子有怨意,因召子路问曰:“《诗》云:'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'吾道非邪?吾何为于此?”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兕与虎。泛指猛兽。

《老子》:“盖闻善摄生者,陆行不遇兕虎,入军不被甲兵。”
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威慑兕虎,莫之敢当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赴白刃而忘生,格兕虎於林谷者,勇人也。”

⒉  

孔子 在 陈 绝粮,弟子有怨意,因召 子路 问曰:“《诗》云: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’吾道非邪?吾何为於此?”
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。 宋 苏轼 《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》:“吾道其非耶?野处岂兕虎!”
清 顾炎武 《与人札》:“老仁兄闭户著书,穷探今古,以视弟之久客边塞,歌兕虎而畏风波者,夐若霄凡之隔矣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兕虎"的意思解释、兕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蚊虹堕山,适足翱翔;兕虎之坠.碎而为整。此言大物不可失所也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兕虎”的意思:

“兕虎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指凶猛的野兽,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。其中,“兕”指犀牛,是一种体型庞大、力量强大的哺乳动物;“虎”指老虎,是森林中的顶级掠食者,以凶猛著称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中,“兕虎”的解释为:“兕虎,猛兽也。兕,犀牛也;虎,猛虎也。”

出处:

“兕虎”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,多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如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等。

同义词:

猛兽

凶猛之物

凶猛之兽

反义词:

温顺

软弱

相关词语:

兕觥:古代酒器,形状似犀牛角。

虎啸:老虎的吼叫声。

兕角:犀牛的角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在网络上,有关“兕虎”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。但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,可以找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情节。例如,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中有“驾六龙兮轾白霓,吾令帝阍开关兮,倚阊阖而望予兮。时暧暧其将罢,结幽兰而延伫兮。吾令凤鸟飞腾兮,继之以鸾鸟,使吾行兮,驾兕虎兮,乘云霓兮。”这段描述了诗人驾着六龙,乘着云霓,驾驭兕虎,飞翔于天空的壮丽场景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的战场上,这位将军勇猛无比,犹如兕虎下山,所向披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