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命

词语解释
五命[ wǔ mìng ]
⒈ 周代官爵分为九等,称九命。五命为子男。五次命令。谓古代帝王按五行相胜之理承受天命。
引证解释
⒈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,称九命。五命为子男。
引《周礼·春官·典命》:“子男五命,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。”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小国之君,不过五命。”
⒉ 五次命令。
引《左传·襄公十三年》:“楚子 疾,告大夫曰:‘不穀不德……若以大夫之灵,获保首领以殁於地,唯是春秋窀穸之事、所以从先君於禰庙者,请为灵若厉。大夫择焉。’莫对。及五命,乃许。”
杨伯峻 注:“五次命令,大夫始许之。”
⒊ 谓古代帝王按五行相胜之理承受天命。参见“五行”。
引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帝王受命,必有德祥之符瑞,协成五命,申以福应,然后能立巍巍之功。”
颜师古 注:“五命,谓五行之次,相承以受命也。”
分字解释
※ "五命"的意思解释、五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AI解释
词语“五命”:
意思:
“五命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通常指的是五项基本的生命或生存要素。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,这五项要素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。在古代中国,五命常常与五行相联系,指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这五种基本元素。
康熙字典解释: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五命”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出现,但可以理解为与五行、五福等相关内容有关。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和医学中的一种理论,认为世界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,这五种元素也与人体的健康和命运相关。
出处:
“五命”的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,与五行理论密切相关,其具体出处难以确定,但可以追溯到《黄帝内经》等古代医学著作。
同义词:
五行
五材
五行说
反义词:
无命
灭亡
灭绝
相关词语:
五福
五常
五脏
五谷
五方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“五命”这个词语在网络中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,但在传统文化和哲学中,它与五行相关的理论经常被提及。例如,在讨论风水、命理等话题时,五行和五命的概念会经常被引用。
造句:
在我国古代,人们认为五行相生相克,五命相互关联,只有平衡这五命,人才能健康长寿。因此,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养生,希望调和五行,以达到长寿的目的。例如,古人常说:“调和五命,寿比南山。”
相关词语
- wǔ bǎi五百
- mài mìng卖命
- qiān lǐ mìng jià千里命驾
- mìng mìng niǎo命命鸟
- gào mìng rén诰命人
- táo mìng逃命
- wáng mìng zhī tú亡命之徒
- mìng pù命铺
- mìng chēng命称
- suǒ mìng索命
- èr bǎi wǔ二百五
- shēng mìng lì生命力
- sù mìng lùn宿命论
- sòng mìng送命
- mìng dì命蒂
- mìng lìng命令
- wǔ sè guā五色瓜
- zhuàng mìng láng撞命郎
- mìng jiǎn命蹇
- mìng shāng命觞
- bó mìng薄命
- wài mìng fù外命妇
- mìng jiè命介
- wǔ sè shū五色书
- wǔ jīn五金
- wǔ sè cháng五色肠
- mìng xí命席
-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
- zhī mìng知命
- wǔ sè yǔ五色羽
- shòu mìng xǐ受命玺
- èr mìng dǎng二命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