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xī lǔ
注音ㄒ一 ㄌㄨˇ
繁体犀櫓
词语“犀橹”指的是古代战争中用犀牛角制成的盾牌,因其坚固耐用,故而闻名。
康熙字典解释:
犀橹,犀牛角做的盾牌。犀牛角坚硬,故可用来制作盾牌。
出处:
“犀橹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中,描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军事装备。
同义词:
犀盾、犀盾牌
反义词:
纸盾、布盾
相关词语:
犀牛、盾牌、战争、兵器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“犀橹”在网络上并没有形成特定的故事或典故,但在一些历史题材的小说或游戏中,可能会出现犀牛角制成的盾牌作为装备的情节。
造句:
在古代战争中,士兵们手持犀橹,奋勇杀敌,守护着国家的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