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íngzhì

平治


拼音píng zhì
注音ㄆ一ㄥˊ ㄓˋ

平治

词语解释

平治[ píng zhì ]

⒈  治理;整顿。

平治水土。

harness;

⒉  太平安定。

peace and tranquility;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合法度。

《荀子·性恶》:“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,正理平治也;所谓恶者,偏险悖乱也。是善恶之分也已。”

⒉  治理;整治。

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
《百喻经·比种田喻》:“问麦主言云:‘何能令是麦茂好?’其主答言:‘平治其地,兼加粪水,故得如是?’”
宋 范成大 《麻线堆》诗:“况观峡山路,由来欠平治。”
清 刘大櫆 《乡饮宾方君墓志铭》:“镇人平治道路,君亦同为甃砌。”

⒊  太平。

唐 韩愈 《董府君墓志铭》:“太师累践大官,臻宰相,致平治。”
唐 韩愈 《请上尊号表》:“尧 之在位七十餘载,戒飭咨嗟,以致平治。”

⒋  犹平息。

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三》:“与御史大夫,亦可平治慊恨。”

国语辞典

平治[ píng zhì ]

⒈  平定治理。

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「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」

⒉  太平。

如:「四方平治」。

德语Mercedes-Benz ( Automarke )​ (Eig, Tech)​

分字解释


※ "平治"的意思解释、平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修德辅商之伊尹,吐哺握发之周公,运筹帷幄之子房,鞠躬尽瘁之诸葛,皆经天纬地之才,而未审其生平治何经书。

2., 吾通三书,一曰《政要》,乃安邦定国,平治天下,权谋之道。

3., 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造就人才,贯彻方略,社稷平治,边邦安宁,云云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平治”的意思:

“平治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通常指使某事物达到平静、治理、安定的状态。在政治、社会或国家治理的语境中,它通常指的是通过政治手段、法律制度或社会政策来维护社会稳定,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平治”并没有直接的解释,但可以从“平”和“治”两个字的意思来推测。其中,“平”有平和、安定之意,“治”有治理、管理之意。因此,“平治”可能是指通过治理使事物达到平和、安定的状态。

出处:

“平治”作为一个复合词,并没有特定的出处,它是由“平”和“治”两个单独的汉字组合而成,常见于古代文献中,特别是在政治、历史、哲学等领域的著作中。

同义词:

安定

治安

和平

安宁

反义词:

动乱

混乱

不安

乱世

相关词语:

平定

治理

安抚

和谐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在网络上,关于“平治”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,因为它主要出现在正式的文献和语境中。不过,可以想象一些与国家治理、社会稳定相关的故事,如古代贤臣通过平治策略使国家恢复繁荣的故事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我国古代的许多政治家都致力于平治天下,通过推行仁政,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