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ùnjiè

酝藉


拼音yùn jiè
注音ㄩㄣˋ ㄐ一ㄝˋ

繁体醞藉

酝藉

词语解释

酝藉[ yùn jiè ]

⒈  亦作“酝籍”。

⒉  蕴藉,宽和有涵容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酝籍”。蕴藉,宽和有涵容。

《汉书·薛广德传》:“广德 为人温雅有醖藉。”
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:“宽博有餘也。”
《陈书·谢哲传》:“哲 美风仪,举止醖藉,而襟怀豁然。”
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诗歌六》:“二诗意虽同,然论其醖籍,则 黄(黄伯厚 )句为胜。”
明 冯时化 《酒史·酒献》:“﹝ 李白 ﹞风流醖籍,为世所称。”
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李青莲诗》:“《春思》之‘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幃’,皆醖藉吞吐,言短意长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酝藉"的意思解释、酝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酝藉”的意思:

“酝藉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主要指人的气质、风度、言谈举止等温和、文雅、有涵养。它既可用于形容人的内在修养,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外在表现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酝藉”的解释为:“酝酿,积聚。又温文尔雅也。”

出处:

“酝藉”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,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。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有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的诗句,其中“温文尔雅”可以理解为“酝藉”。

同义词:

温文尔雅、温润如玉、温良恭俭让、谦逊有礼等。

反义词:

粗鲁无礼、粗俗不堪、粗野无礼等。

相关词语:

温文尔雅、温润如玉、谦逊有礼、文质彬彬等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酝藉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,但可以举一个与“温文尔雅”相关的典故。相传,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安城游玩时,遇到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少年。王之涣温文尔雅,举止得体,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后来,白居易在诗中提到此事,称赞王之涣:“少年王之涣,温文尔雅,风度翩翩。”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他的言谈举止都透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,让人感到十分舒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