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shàng zhǐ
注音ㄕㄤˋ ㄓˇ
⒈ 亦作“上指”。
⒉ 君上的意旨。
⒈ 亦作“上指”。君上的意旨。
引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﹝ 公孙弘 ﹞尝与公卿约议,至上前,皆倍其约以顺上旨。”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﹝ 张汤 ﹞於是丞上指,请造白金及五銖钱,笼天下盐铁。”
《后汉书·宋均传》:“每有駮议,多合上旨。”
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虽幽遐侧微,心无壅隔。人情上通,上指远喻。”
词语“上旨”的意思:
“上旨”是指上级的命令或指示,通常用于指皇帝或国家领导人的命令。
康熙字典解释:
康熙字典中没有“上旨”这个词语的专门解释,但在“上”和“旨”这两个字的相关解释中,可以找到与“上旨”相近的含义。“上”有向上的意思,“旨”有旨意、意旨的意思,合起来即指上级的旨意或命令。
出处:
“上旨”作为词语,没有明确的出处,它是一个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,可以追溯到古代,尤其是封建王朝时期。
同义词:
圣旨
皇帝旨意
上命
诏令
反义词:
下达
撤销
相关词语:
旨意
诏书
令旨
圣裁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“上旨”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,但在古装剧中,它常常与皇帝的权威和统治联系在一起,是皇帝意志的象征。
用这个词语造句:
朝廷接到上旨,要求各地官员务必在年底前完成新税法的实施。
这个句子中,“上旨”表达了皇帝的命令,强调了其权威性和不可违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