綦迹


拼音qí jì
注音ㄑ一ˊ ㄐ一ˋ

繁体綦跡

綦迹

词语解释

綦迹[ qí jì ]

⒈  亦作“綦迹”。亦作“綦迹”。

⒉  足迹;踪迹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见“綦迹”。亦作“綦跡”。亦作“綦蹟”。足迹;踪迹。

唐 韩愈 孟郊 《城南联句》:“袿熏霏霏在,綦跡微微呈。”
清 赵文哲 《摸鱼子·过旧游处》词:“双鸳綦迹归何处,回首鬱金堂北。”
清 魏源 《默觚下·治篇三》:“邃宇华堂,悄无綦蹟,则幽阴袭人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綦迹"的意思解释、綦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綦迹”的意思:

“綦迹”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语,它的意思是极深的痕迹,通常用来形容痕迹非常明显,难以抹去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綦”字有多个意思,包括极、深、黑色等,而“迹”字则是指痕迹。因此,“綦迹”在《康熙字典》中的解释可能是指极深的痕迹。

出处:

“綦迹”作为一个复合词,并没有明确的出处,可能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,用以形容某些事物留下的深刻痕迹。

同义词:

深痕

深印

痕迹

深迹

反义词:

淡痕

淡印

痕迹不明显

浅迹

相关词语:

痕迹斑斑

深刻印象

深入骨髓

深不可测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綦迹”较为冷僻,并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岁月在墙上留下了綦迹,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