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ùnshū

韵书


拼音yùn shū
注音ㄩㄣˋ ㄕㄨ

繁体韻書

韵书

词语解释

韵书[ yùn shū ]

⒈  我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书,现存的韵书大都先分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,再分韵部。

《广韵》是一部韵书。

rhythmic dictionary;

引证解释

⒈  分韵编排的字典。为写作诗、赋、词、曲者检索韵字之用。现存韵书,大都先分四声,再分韵部。凡同声调、同韵的字为一部,取其中一个字为标目,用反切注音。最早的韵书是 三国 魏 李登 《声类》、 晋 吕静 《韵集》,久已亡佚。 隋 陆法言 《切韵》,原书亦不传。 宋 陈彭年 等著《广韵》,分韵太繁,不便应试作诗之用。 金 人始并为一百零六韵,即后来所谓“平水韵”。 元、明、清 以来,文人作诗,都以“平水韵”为标准,沿用至今。

国语辞典

韵书[ yùn shū ]

⒈  将同韵的文字分类编辑的字书。目的在检查字的音韵。如古代的《广韵》、现代的《中华新韵》等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韵书"的意思解释、韵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韵书”的意思:

“韵书”是汉语音韵学的著作,主要记录汉字的音韵系统和声韵规则,用于学习古汉语语音和声韵学的研究。古代韵书多按照声母、韵母和声调进行分类,便于查找和学习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对“韵书”的解释是:“韵书,音韵之书也。按字之音韵,分门别类,以便学者参考。”

出处:

韵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《声类》,而较为完整的韵书则出现在唐代,如《切韵》等。

同义词:

韵书也可称为“音韵书”、“韵部书”、“韵鉴”等。

反义词:

与“韵书”相对的词语有“字典”、“词典”、“字汇”等。

相关词语:

音韵学、声韵学、汉字音韵、声母、韵母、声调、韵部等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韵书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,但可以提及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《琵琶行》的故事。诗中有“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”等诗句,描述了琵琶演奏的音韵之美,反映了韵书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我国古代著名的韵书《切韵》为后世音韵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