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牍

词语解释
简牍[ jiǎn dú ]
⒈ 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。亦泛指书写用品。
⒉ 指文书;书籍;书简。
引证解释
⒈ 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。亦泛指书写用品。
引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八引 三国 吴 谢承 《后汉书》:“王充 於宅内门户壚柱,各置笔砚简牘,见事而作,著《论衡》八十五篇。”
晋 杜预 《<春秋经传集解>序》:“诸侯亦各有国史,大事书之於策,小事简牘而已。”
唐 黄滔 《魏侍中谏猎赋》:“文高而简牘增焕,思苦而烟霞动色。”
⒉ 指文书;书籍;书简。
引南朝 梁 萧统 《<文选>序》:“若斯之流,又亦繁博,虽传之简牘,而事异篇章,今之所集,亦所不取。”
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及 西臺 陷殁,简牘湮散, 丁 亦寻卒於 扬州。”
《旧唐书·韦元甫传》:“元甫 精於简牘, 锡 详於讯覆。”
宋 苏辙 《蚕麦》诗:“为农良未易,为吏畏简牘。”
鲁迅 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,今写则写矣,附上,但即令见面,恐其不得要领,仍又与未见无异……况我又不善简牘,不能作宛转动听之言哉!”
国语辞典
简牍[ jiǎn dú ]
⒈ 简为竹片、木片,牍为木板。在纸张未发明以前,文字乃书写于简牍之上,后世遂为典籍、书信的通称。
引《北史·卷四五·李元护传》:「颇览文史,习于简牍。」
近信札 书信
分字解释
※ "简牍"的意思解释、简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从简牍材料来看,秦汉子女法律上的孝亲责任主要表现在供养其亲、奔丧居丧、追孝父祖。
2.经过辨认,简牍是各时期益阳县衙署档案及公私文书,涉及人口、田亩、物产、赋税、司法等,时代为战国楚、秦、张楚、西汉、东汉和三国孙吴。
3.随后皓雪枭唧唧喳喳以沸反盈天之势加入战团,耿迪的简牍猴也不甘示弱,御猫也出动了。
AI解释
词语“简牍”的意思:
“简牍”是指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简和木简,是古代文献记录的重要载体。在纸发明之前,人们用削成条状的竹片或木板来书写文字,这些条状的书写材料就称为“简”和“牍”。
康熙字典解释:
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简牍”的解释为:“简,竹简也。牍,木简也。二者皆古时书写用物。”
出处:
“简牍”一词最早见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其中记载了古代书籍的保存情况。
同义词:
竹简
木简
简册
书简
反义词:
纸本
墨迹
相关词语:
篇幅
文献
书卷
文献学
古籍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由于“简牍”是古代书写的重要材料,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,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关于古代文献发现的故事,如敦煌遗书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等。
用这个词语造句:
在古代,学者们花费大量时间整理简牍,以传承先人的智慧。
相关词语
- jiǎn zhí简直
- wén dú文牍
-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义赅
- jiǎn sù简素
- jiǎn tǐ简体
- jiǎn dí简狄
- mù jiǎn木简
- jiǎn tǐ zì简体字
- jiǎn yào简要
- jiǎn huà简化
- jiǎn jiè简介
- shū jiǎn书简
- yán jiǎn yì fēng言简义丰
- jiǎn dān简单
- jiǎn huà zì简化字
- dù jiǎn yí biān蠹简遗编
- duàn jiǎn yí biān断简遗编
- liào jiǎn料简
- huí jiǎn回简
- jī jiǎn chōng dòng积简充栋
- jiàn jiǎn贱简
- sù dú素牍
- lǜ páo huái jiǎn緑袍槐简
- huái jiǎn槐简
- jiǎn lì简历
- qīng chē jiǎn cóng轻车简从
- jiǎn dú简牍
- jiǎn dú简牍
- kuān jiǎn宽简
- jiǎn duǎn简短
- chǐ yī dú尺一牍
- duǎn jiǎn短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