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义


拼音fú yì
注音ㄈㄨˊ 一ˋ

繁体服義

服义

词语解释

服义[ fú yì ]

⒈  谓穿着得其所宜。

⒉  服膺正义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穿着得其所宜。
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施三服义,仁也。”
韦昭 注:“义,宜也。服得其宜,谓端委也。”

⒉  服膺正义。

《楚辞·招魂》:“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而未沬。”
汉 刘向 《说苑·权谋》:“服义之君不足於信,服战之君不足於诈。”
宋 文天祥 《集杜诗·<苏刘义>序》:“其人刚躁不可近,然能服义,终始不失大节。”

国语辞典

服义[ fú yì ]

⒈  遵行仁义。

《楚辞·宋玉·招魂》:「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而未沬。」
《文选·刘歆·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「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亡从善服义之心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服义"的意思解释、服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服义”:

意思:服义是指遵守正义、义务或道德规范,服从合理的法规和道德准则。

康熙字典解释:服,服从;义,正义。服义即服从正义,遵守道德。

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夫君臣之间,上下之际,非其道,则不能服义。”

同义词:遵纪守法、恪守道德、守道、遵行等。

反义词:违法乱纪、背信弃义、不守道德、不遵规距等。

相关词语:正义、道德、法规、义务、道义、信义等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遵守道德规范、服从正义的故事,其中一则较为出名的典故是“包拯断案”。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清官,以刚正不阿、公正断案而闻名。有一年,他的好友赵匡胤去世,赵匡胤的儿子赵光义要求包拯为他谋取一块风水宝地,包拯坚决拒绝,并告诉他:“作为官员,我们应该服义,坚守道德底线,不能因私情而违背正义。”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他一直以服义为己任,无论身处何种境地,都能坚守道德底线,为人称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