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jué yì
注音ㄐㄩㄝˊ 一ˋ
⒈ 爵位和封邑。
⒉ 特指封邑。
⒈ 爵位和封邑。
引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陈平 畏 吕后,执 噲 诣 长安。至则 高祖 已崩, 吕后 释 噲,使復爵邑。”
《宋史·李穀传》:“俄以平 寿州,敍功加爵邑。”
清 毛岳生 《练伯颖<后汉书公卿表>序》:“一代制度政刑、世系岁月、宗亲臣工事状、爵邑拜免除袭,纪志传或书或不书者,多错综列之。”
⒉ 特指封邑。
引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近俗以权臣所居坊呼之, 李安 邑最著,如爵邑焉。”
词语“爵邑”的意思:
“爵邑”指的是古代封建制度中,贵族或官员被封赐的土地和相应的爵位。这里的“爵”指的是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等级,“邑”则是指土地。
康熙字典解释:
康熙字典中,“爵邑”被解释为“封地,赐爵之土”。
出处:
“爵邑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礼·地官·司徒》,是古代封建制度中的一种土地分配形式。
同义词:
封地、封土、采邑
反义词:
无地、无爵
相关词语:
封君、诸侯、封建、世袭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关于“爵邑”的故事,可以参考《史记》中的“史记·封禅书”,其中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分封功臣的故事。其中,有关于功臣被赐予爵邑的记载。
造句:
这位老将军历经沙场,被封赐了无数爵邑,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诸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