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己


拼音xū jǐ
注音ㄒㄨ ㄐ一ˇ

繁体虛己

虚己

词语解释

虚己[ xū jǐ ]

⒈  谦虚,虚心。一般用在“虚己以听”中,意思是以谦虚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
modesty; be not self-opinionated;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无我。言人能无我,则凡事不着意。

《庄子·山木》:“人能虚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之。”
成玄英 疏:“虚己,无心也。”

⒉  犹虚心。参见“虚心”。

《韩诗外传》卷二:“君子盛德而卑,虚己以受人。”
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光 每朝见,上虚己敛容,礼下之已甚。”
宋 王安石 《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》:“於是天子悦其至,虚己而问焉。”
《明史·张居正传》:“帝虚己委 居正,居正 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,中外想望丰采。”

国语辞典

虚己[ xū jǐ ]

⒈  虚心不自满。

《庄子·山木》:「人能虚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之?」
《汉书·卷六八·霍光传》:「光每朝见,上虚己敛容,礼下之已甚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虚己"的意思解释、虚己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这位主管工作踏实,对于属下所反映的意见,都能虚己以听。

2.人能虚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之!

3.这位主管工作踏实,对于属下所反映的意见,都能虚己以听。

4.劳谦虚己,则附之者众;骄慢倨傲,则去之者多。

5.劳谦虚己,则附者众;骄倨傲慢,则去者疾。葛洪

6.劳谦虚己,则附者众;骄倨傲慢,则去者疾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虚己”:

意思:虚己,意为谦虚自抑,不自满,不自高自大。在儒家思想中,虚己是一种修养,强调个人在道德修养上应该保持谦逊,不自以为是。

康熙字典解释:康熙字典中对“虚己”的解释可能涉及对“虚”和“己”两字的理解。“虚”字有空虚、谦虚之意;“己”字指自己。因此,“虚己”在康熙字典中可能被解释为谦虚地对待自己,不自满。
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虚己以受人,虚室生白。”这里的“虚己”就是指谦虚地对待自己,以便能够接受他人的教诲。

同义词:谦己、谦下、谦恭、谦逊

反义词:自满、傲慢、骄纵

相关词语:谦虚、虚怀若谷、谦逊有礼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虚己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可能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,但在现实生活中,它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。例如,孔子提倡的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就是虚己的体现,意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谦虚地学习他人的长处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他在取得巨大成就后,并没有虚己,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,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