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í dāo
注音一ˊ ㄉㄠ
繁体儀刀
⒈ 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。历代形制不一。
⒈ 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。历代形制不一。
引《资治通鉴·唐文宗开成元年》:“皇城 留守 郭皎 奏:‘诸司仪仗有锋刃者,请皆输军器使,遇立仗别给仪刀。’”
胡三省 注:“仪刀,以木为之,以银装之,具刀之仪而已。”
《清会典图·舆卫二·仪刀》:“仪刀,鍊铁,通长三尺七寸三分,刃长二尺四寸八分,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,端繫緑緌,鞘长二尺七寸五分,通鞔緑沙鱼皮,銎及铅皆涂金,鏤花文,繫以黄鹿皮,悬於革带,带饰亦涂金。”
词语“仪刀”的意思:
“仪刀”是指古代用于礼仪场合的刀具,通常用于割牲祭神等活动。它是一种象征性的刀具,并非用于实际切割。
康熙字典解释:
康熙字典中,“仪刀”的解释可能涉及其在古代礼仪中的用途,但具体的解释需要查阅康熙字典的原文。
出处:
“仪刀”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,特别是在周朝和汉代的文献中有所记载。
同义词:
礼刀
祭刀
反义词:
实刀(实际用于切割的刀具)
虚刀(象征性的刀具,不用于实际切割)
相关词语:
礼仪
祭祀
礼器
祭器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由于“仪刀”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象征性物品,它可能与一些古代的礼仪故事或历史事件有关。例如,它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故事中。
用这个词语造句:
在古代的祭祀大典上,仪刀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用品,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和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