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ǎodài

缟带


拼音gǎo dài
注音ㄍㄠˇ ㄉㄞˋ

繁体縞帶

缟带

词语解释

缟带[ gǎo dài ]

⒈  犹缟纻。

⒉  白色生绢带。朴质之衣饰。泛指学子之服。

⒊  用以比喻雪或河流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缟紵。参见“縞紵”。

唐 韩愈 《县斋读书》诗:“投章类縞带,佇答逾千金。”
前蜀 韦庄 《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》:“既闻留縞带,詎肯掷蓍簪。”
清 薛福成 《<出使四国日记>跋》:“宛乎縞带之欢,允矣敦槃之盛,此交际之可记者也。”

⒉  白色生绢带。朴质之衣饰。泛指学子之服。
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居士锦带,弟子縞带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弟子縞带者,用生縞为带,尚质也。”
清 钮琇 《<觚賸>自序》:“初垂縞带,便学长吟。”

⒊  用以比喻雪或河流。

唐 韩愈 《咏雪赠张籍》:“随车翻縞带,逐马散银盃。”
元 许谦 《西山万象亭》诗:“百里江流縈縞带,满城居室比鱼鳞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缟带"的意思解释、缟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AI解释


词语“缟带”的意思:

“缟带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通常指白色的带子,常用于古代丧葬仪式中,作为哀悼的象征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也可以泛指白色的丝带或布带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缟”字条下有关于“缟带”的解释,大意是缟带是一种白色的带子,用于丧葬,表示哀悼之情。

出处:

“缟带”一词的出处不明确,但根据其含义,可以推测它起源于古代的丧葬文化。

同义词:

素带、白带、孝带

反义词:

红带、彩带

相关词语:

缟素(指白色的衣服,也用于丧葬)、缟衣(指白色的衣服)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缟带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,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一些丧葬习俗。例如,古代有“缟带之礼”,即亲友在丧事中佩戴白带以示哀悼,这种习俗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他佩戴着一条缟带,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