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èng

圣德


拼音shèng dé
注音ㄕㄥˋ ㄉㄜˊ

繁体聖德

圣德

词语解释

圣德[ shèng dé ]

⒈  亦作“圣惪”。

⒉  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。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。也用以称帝德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圣惪”。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。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。也用以称帝德。
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昌意 娶 蜀山氏 女,曰 昌僕,生 高阳,高阳 有圣惪焉。”
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四海欣然,归服圣德。”
唐 杜甫 《哀王孙》诗:“窃闻天子已传位,圣德北服南单于。”
明 宋濂 《送刘永泰还江西序》:“圣德神功,巍巍煌煌,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。”
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,是 周文王 少子,有圣德,辅其兄 武王 伐 商,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。”
《清史稿·礼志八》:“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,纂述成书,光华万世,羣臣欢忭,礼当庆贺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圣德"的意思解释、圣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诚宜开张圣德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
2.宫门口有一副楹联,写着“物阜民安母仪着千秋赫濯,河清海晏圣德回万顷波澜”,字字入石三分,传递着“物阜”与“民安”的祈请。

3., 只可惜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,其革新大业也因之付诸东流。

4.圣德也;拨乱反正,济国宁人,六合八纮,同文共轨,神功也;玄酒陶匏,云和孤竹,禋祀上帝,尊极配天,大孝也;偃伯戢戈,正礼裁乐,纳民寿域,驱俗福林,至政也。

5.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圣德”的意思:

“圣德”一词通常用于描述具有神圣品德或道德的人。它强调的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,常用来赞美帝王或圣贤的道德品质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中,“圣”字解释为“圣贤,有德者”,“德”字解释为“道德,品德”。因此,“圣德”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“圣贤的道德”。

出处:

“圣德”这个词语的出处较为广泛,多用于古代文献、诗词中赞美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。如《诗经》中的“圣德之明,如日月之照也。”

同义词:

圣德的同义词有:圣贤、仁德、美德、道德、德行等。

反义词:

圣德的反义词有:邪恶、恶行、不道德、败行等。

相关词语:

与“圣德”相关的词语有:圣明、圣贤、圣哲、圣君、圣王、圣教、圣道等。

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圣德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,可以参考《史记》中关于孔子的记载。孔子被誉为“圣人”,其道德品质被后人称颂,其中“圣德”一词便是对孔子高尚品德的赞誉。

造句:

1. 唐太宗以圣德著称,深受百姓爱戴。

2. 这位老教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,以圣德育人无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