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àn

践迹


拼音jiàn jì
注音ㄐ一ㄢˋ ㄐ一ˋ

繁体踐跡

践迹

词语解释

践迹[ jiàn jì ]

⒈  亦作“践迹”。

⒉  踩着前人的足迹。犹蹈袭,因袭。

⒊  实践,实行。

⒋  行迹;行为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践跡”。

⒉  踩着前人的足迹。犹蹈袭,因袭。

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张 问善人之道。子曰:‘不践迹,亦不入于室。’”
明 李贽 《<世纪列传总目>后论》:“儒臣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,往往学步失故,践迹而不能造其域,卒为名臣所嗤笑。”
明 袁宏道 《钦叔阳秀才》:“善人不践跡,彼却步步学 尧 舜,有恒踽踽凉凉,彼却与物无忤。”
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不践迹》:“服 尧 之服,诵 尧 之言,行 尧 之行,所谓践迹也。”
王闿运 《江陵书院记》:“《诗》曰:‘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’言远慕古圣,未若践迹循涂之易为功也。”

⒊  实践,实行。

晋 郗超 《答傅郎》诗:“奇趣感心,虚飇流芳。始自践跡,遂登慧场。”

⒋  行迹;行为。见“践迹”。

金 王若虚 《复之纯交说》:“慵夫因人而寄声曰:‘子之病果革矣。已寔行行,谓人之亢;悯我将颠,而子则先。是何其言之近似而践跡之乖歟!’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践迹"的意思解释、践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践迹”的意思:

“践迹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指的是脚印,足迹。比喻遵循前人的足迹,也可以指足迹所留下的痕迹。在比喻意义上,它常用来表示效仿或遵循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对“践迹”的解释为:践,步也。迹,足迹也。践迹,即步前人之足迹也。

出处:

“践迹”这一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,它是由“践”和“迹”两个单独的汉字组合而成的,这两个字都有各自的历史和出处。

同义词:

足迹

路径

踪迹

反义词:

无迹可寻

悠然自得

相关词语:

足印

路径

踪迹

迹象

足迹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“践迹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,但在传统文化中,它常常被用来比喻后人对前人的尊敬与学习。例如,一些历史故事中,后人会以“践迹”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,如“后人效法古人,践迹前行”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他总是默默地跟在导师的身后,细心地践迹着导师的足迹,以期在学术道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