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籍


拼音dì jí
注音ㄉ一ˋ ㄐ一ˊ

地籍

词语解释

地籍[ dì jí ]

⒈  古代登记土地的册籍,是征收田赋的依据。

cadastral;

引证解释

⒈  封建时代政府登记土地的册籍。

唐 白居易 《议百官职田》:“故稽其地籍,而田则具存;考其户租,而数多散失。”

国语辞典

地籍[ dì jí ]

⒈  政府依一定的行政程序,查明各宗土地的位置、界址、种类、面积、土地权利状态、使用情形等,以图册为之记载,作为法定纪录。

英语cadaster

德语Kataster (S)​

分字解释


※ "地籍"的意思解释、地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地籍”的意思:

地籍是指记录土地的所有权、使用权、位置、面积、边界、质量等基本信息的文献资料。它是国家管理土地资源、进行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的重要依据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没有直接对“地籍”进行解释的条目,但“籍”字在字典中的解释通常涉及记录、登记之意。

出处:

地籍作为一个词语,其出处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。它可能是从古代的“籍”字演变而来,用于指代土地的登记记录。

同义词:

地籍的同义词有:土地登记册、土地档案、土地簿册等。

反义词:

地籍的反义词可能包括:无籍、未登记土地、非法占用土地等。

相关词语:

土地权属、土地登记、土地统计、土地资源、不动产登记等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关于地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为罕见,因为地籍是一个较为专业和严肃的词语。不过,可以想象一些与土地登记、土地争议等相关的民间故事,这些故事可能隐含了地籍的概念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我国对地籍的管理十分严格,每次土地交易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土地登记,以确保土地权属的合法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