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shī

视师


拼音shì shī
注音ㄕˋ ㄕ

繁体視師

视师

词语解释

视师[ shì shī ]

⒈  谓督率军旅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督率军旅。

《国语·晋语三》:“公御 秦 师,令 韩简 视师。”
唐 柳宗元 《平淮夷雅·皇武》:“锡汝斧鉞,其往视师。”
明 唐顺之 《祭祖庙文》:“顺之 钦承敕命,视师 浙 直。”
郭希仁 《从戎纪略》:“是日余与 刘俊生 赴 店张 视师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视师"的意思解释、视师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视师”的意思:

“视师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指的是观察、审视军队或将领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有时也用来比喻观察或学习他人的优点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视师”的解释为:“视,察也;师,军也。视师,谓观察军旅也。”

出处:

“视师”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文献,如《孙子兵法》等。

同义词:

观军

观察军队

观察将领

反义词:

忽视

蔑视

轻视

相关词语:

军师

军旅

军事

观察力

军事策略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“视师”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,可能指的是某个军事专家或军事爱好者通过观察和分析军事动态,预测战争走向或提出军事建议的故事。例如,某位军事博主通过分析各国军队的动向,准确预测了某场战争的结局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,许多将领都善于视师,通过观察敌军布阵,制定出克敌制胜的策略。如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,多次视师,最终协助周瑜火烧连营,大败曹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