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āng

乡礼


拼音xiāng lǐ
注音ㄒ一ㄤ ㄌ一ˇ

繁体鄉禮

乡礼

词语解释

乡礼[ xiāng lǐ ]

⒈  乡间的礼仪、礼节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乡间的礼仪、礼节。

《礼记·王制》“耆老皆朝于庠,元日习射上功,习乡上齿,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” 汉 郑玄 注:“乡礼,春秋射国,蜡而饮酒养老。”
清 丘逢甲 《游东津》诗:“春酒既已佳,乡礼亦不繁。”
清 谭嗣同 《宿田家》诗:“肫挚存野人,繁冗见乡礼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乡礼"的意思解释、乡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乡礼”的意思:

“乡礼”指的是古代中国乡里之间的一种礼仪制度,主要是针对地方风俗、民间习惯以及社会交往中的礼仪规范。在封建社会,乡礼是维护社会秩序、加强地方团结的重要手段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对“乡礼”的解释为:“乡礼,乡里之礼也。谓乡里间之风俗、礼仪。”

出处:

“乡礼”一词的出处可追溯至《礼记》中的《乡饮酒礼》篇,该书详细记载了古代乡饮酒礼的仪式和规范。

同义词:

乡规

风俗

礼仪

反义词:

无礼

不良习俗

相关词语:

礼仪

礼仪制度

礼仪规范

风俗习惯

社会交往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乡礼的故事和典故,其中最著名的是《白鹿原》这部小说。小说中描述了陕西白鹿原地区独特的乡礼习俗,如乡饮酒礼、婚礼、丧礼等,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道德观念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古代,乡礼的严格执行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,增强乡里间的团结。

例如:我国古代的乡礼,包括婚丧嫁娶、节日庆典等,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也反映了乡里之间的亲情和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