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

素士


拼音sù shì
注音ㄙㄨˋ ㄕˋ

素士

词语解释

素士[ sù shì ]

⒈  犹言布衣之士。亦指贫寒的读书人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言布衣之士。亦指贫寒的读书人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贾诩传》:“愿将军恢崇德度,躬素士之业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崇教》:“若使素士,则昼躬耕以餬口,夜薪火以修业。”
唐 韦应物 《答韩库部》诗:“名列金闺籍,心与素士同。”
清 赵翼 《立崖诸公方营杜阁并祠白公》诗:“始嘆达官力,逈胜素士猛。”

国语辞典

素士[ sù shì ]

⒈  不仕宦的儒者。

《三国志·卷一〇·魏书·贾诩传》:「愿将军恢崇德度,躬素士之业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素士"的意思解释、素士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素士”的意思:

“素士”指的是未做官的儒生,即一个读书人,通常是指那些有着深厚学问但未步入仕途的人。这个词语强调的是其人的学问和品德,而非地位和官职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康熙字典对“素士”的解释可能涉及对“素”和“士”字的解释,“素”字在此处通常表示“纯洁”、“本来的”,而“士”指有文化、有修养的人。结合起来,“素士”就是指纯洁有修养的人。

出处:

关于“素士”的出处,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文献可以追溯。它更多的是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使用,用以形容那些未入仕途但有着高尚品德和学识的人。

同义词:

士人

儒士

书生

反义词:

官僚

俗士

相关词语:

素洁(纯洁)

士林(指读书人)

士大夫(指古代的知识分子)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“素士”这个词语本身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,但在一些现代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,可能会有这样的角色出现,用以表现一个不追求名利、专心学术的文人形象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这位素士虽然未入官场,但他的学问和品德却受到世人的尊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