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ǎn

检核


拼音jiǎn hé
注音ㄐ一ㄢˇ ㄏㄜˊ

繁体檢覈


检核

词语解释

检核[ jiǎn hé ]

⒈  检查核实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检查核实。

《后汉书·刘隆传》:“是时,天下垦田多不以实……十五年,詔下州郡检覈其事。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和洽传》:“洽 对曰:‘ 玠 信有谤上之言,当肆之市朝;若 玠 无此,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,二者不加检覈,臣窃不安。’”
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上·李憕》:“表假 憕 监察御史,分道检覈。”
《明史·茹太素传》:“磨勘司官吏数少,难以检覈天下钱粮。”

国语辞典

检核[ jiǎn hé ]

⒈  检查审核。

《新唐书·卷一九一·忠义传上·李憕传》:「表假憕监察御史,分道检核。」
《明史·卷一三九·茹太素传》:「磨勘司官吏数少,难以检核天下钱粮,请增置若干员,各分为科。」

⒉  应考试声请人,就其所缴学经历证件,审查其所具专门学识经验及执业能力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检核"的意思解释、检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在这次“升蓝计划”中,东风标致销售部“促进分部”肩负起了对各4S店各类展示、培训活动效果进行检核的重要职责。


AI解释


词语“检核”的意思:

“检核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指检查核实,即对事物进行审查、核对,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检核”并没有直接的解释,但可以从“检”和“核”两个字的意思来推测。其中,“检”有检查、查看的意思,“核”有核实、考究的意思。综合起来,“检核”在《康熙字典》中的意思可能是指通过检查来核实事物的真伪。

出处:

“检核”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,但它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,如《汉书·武帝纪》中有“诏令天下检核名实”的记载。

同义词:

核实

审查

核对

检验

考察

反义词:

贻误

误传

虚假

错误

谬误

相关词语:

检查

审计

调查

考察

核实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在网络故事中,“检核”一词并不常见,但可以想象一个故事:某公司为了确保产品质量,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严格的“检核”,结果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,及时进行了整改,避免了更大的损失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在完成项目报告之前,我们必须对所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仔细的检核,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