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ēng

征赋


拼音zhēng fù
注音ㄓㄥ ㄈㄨˋ

繁体徵賦

征赋

词语解释

征赋[ zhēng fù ]

⒈  赋税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赋税。
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舍其愆令,轻其征赋。”
唐 杜甫 《宿花石戍》诗:“谁能叩君门,下令减征赋。”
宋 曾巩 《上欧阳学士第二书》:“某土之民,避旱暵饥饉与征赋徭役之事,将徙占他郡。”
徵賦:征收。 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徵赋钱粟以实仓库、且以救饥饉备军旅也,而以上为贪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征赋"的意思解释、征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AI解释


词语“征赋”的意思:

“征赋”是指征收赋税,即政府向民众征收的一种财政税收,通常包括田赋、人头税、商税等。
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征”字的解释为“求也,取也”,意为寻求、索取;“赋”字的解释为“敛也,取也”,意为征收、收取。因此,“征赋”在《康熙字典》中的含义为征收赋税。

出处:

“征赋”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,如《左传》、《史记》等。

同义词:

征收、赋税、捐税、税赋、租税等。

反义词:

免税、减税、免赋等。

相关词语:

田赋、人头税、商税、关税、杂税等。

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:

由于“征赋”是古代的一种税收方式,与古代历史和民间传说有关,以下是一个与“征赋”相关的典故:

典故:唐太宗李世民实行“均田制”,减轻了百姓的征赋负担,使得国家经济繁荣,百姓安居乐业。

用这个词语造句:

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,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调整征赋政策,提高农业补贴,促进农业发展。